首页 > IT杂谈 > 面对当今的研究生教育

面对当今的研究生教育

2007年8月19日 发表评论 阅读评论

实例一】

也就在上周,我面试一个来应聘的、即将毕业的研究生,下面是一段真实的对话:
我问他,“读研究生的最大收获是什么?”
“知道做项目是怎么一回事了,读研究生期间,参与了导师的两个项目”,他回答到。
我继续问,“如果从做项目看,你的同学,没有去读研究生,而是毕业以后直接去工作,到现在应该可以独立负责一个项目,那你有什么优势?”
他回答到,“他可能局限于某个领域,我就比较自由 … … ”
我换个角度问他, “你的导师给你的帮助是什么?”
他是这样回答的:“他安排任务给我,而且可以督促我”
我说,“ ‘导师’意味着什么?应该比’老师’更高一层次,对吧? 他应该指导你努力的方向、指导你采用什么样的研究方法、指出技术路线中所存在的问题等等,更何况你的导师还是博士生导师、副校长?”
他无语,过了一段时间后说,“我实际也很难见到我的导师,主要是和他的博士生一起工作 …..”

评论:到这里我们明白,现在的研究生导师能给他/她的学生什么?记得我读研究生时(上个世纪八十年代),每周能和老师见上一面,至少在做论文期间,在研究方法和思想上受益匪浅。导师,导师,就是在研究思想上、工作方法上的指导老师,包括在做人、做事态度上的影响。要称得上“导师” 实际上是非常不容易的、非常骄傲的一件事情,“导师”往往和“领袖”在一起,至少包含者 “领导” 、“疏导” 、“开导” 的含义,需要较强的指导力或领导力 。而如今,导师往往被称为 “老板”, 是给学生安排项目任务的,学生在读研期间是在给导师干活、打工的。

【实例二】
许多研究生课程选了,上课基本不去(但并不是自己去钻研,也不是老师上课太差),但到了考试前几周会去,想了解有关考试题的更多的信息,只对考试感兴趣。实际上,这些研究生要交3万元左右,才能完成研究生期间的学业,这还不包括其它费用。如果是脱产学习的,将无工作收入考虑进去,其经济成本将是10多万元。在研究生期间,大概学15~20门课,每门课价值在5000元之上,但我们的学生不珍惜,原因在哪里?

1. 重文凭,不重能力,觉得读研究生就是拿到这张 “工程硕士” 或 “理学硕士·” 的文凭、成为敲门砖,这是主要思想根源之一。
2. 对读研究生自己也没有想清楚,或缺乏‘导师’ 的指导,对读研究生究竟获得什么能力、取得哪些优势也不清楚。一方面,有些研究生也知道,“文凭”不是优势,多数企业重能力、重经验和重人品,但另一方面,这些研究生还是不知道——在读研期间自己最想要什么?
3. 研究生的出路。毕竟现在研究生越来越多,多数人毕业之后还是进入企业,大学只要博士毕业生,研究所也不景气或者说研究所本身就是公司,主要是做项目,做研究的越来越少。而从做项目、做实际工作看,研究生在大学期间学的东西又和实际应用差距很大。例如,大学的计算机系里的许多老师都不知道 “软件产品是如何真正被开发出来的”, 所讲的编程、项目管理等都是书本上的、理论上的,所以研究生的学习积极性自然很差。

现在研究生教育的状态是什么?概括地说,导师挣导师的钱,学生也得挣钱交学费;导师对学生无奈,学生对导师也无奈。旁观者对研究生教育就更是无奈,只有无奈。

其实根本原因在于教育的体制问题,”先有千里马,而有伯乐”学生找不到良师,属于弱势群体,能有什么办法,在中国不可能把老师解雇了吧,或者投到其他导师门下,也是不可能的,能怎么样啊?导师一部分就纯粹是挣钱,效果就不关心了,不好听就是骗钱,骗学生的钱,国家的钱,然后私下再联系私活赚外快;一部分就是滥竽充数,自己没什么水平,以前曾听一个计算机的学生问老师打印的程序怎么做?老师对他说那个很复杂,一般人做不料,是吗?又不是要你写打印驱动程序.当然不排除有良师.

分类: IT杂谈 标签: 2,141 次阅读
原文链接:http://www.wenhq.com/article/view_103.html
欢迎转载,请注明出处:亲亲宝宝
  1. 本文目前尚无任何评论.
  1. 本文目前尚无任何 trackbacks 和 pingbacks.